2015年8月7日 星期五

8/7 觀察:校方是否強調成績及升學率的矛盾

今早撰寫並發布「衛道中學粉絲團」文章,在學生的榜單之後,組長希望寫出「選擇衛道中學,是您最正確的選擇」之類的文案(當下我還以為我進入了補習班招生),這我讓我很猶豫(其他學校的老師看到這樣的文案也會嗤之以鼻吧)。我明白校方必要適度的廣告,但在文案宣傳中,我還是會盡力將學生的優異成績歸因於個人的努力。折衷之後,雖然寫不出「選擇衛道中學,是您最正確的選擇」這樣的宣傳,但至少我可以說「衛道中學願意傾盡完善的師資及資源成為你們擷取碩果的墊腳石」,也幸好組長讓文案過關了。(稿子修了三遍啊!)文案如下:


賀!此屆衛道高中畢業生合計362人,在你們勤學不輟的努力下,透過繁星、申請、指考等不同的管道,共有274人錄取國立大學暨私立醫科大學,比例占75.7%,意即每3人有1人錄取臺、清、交、成、政及醫學系,成就一個意志卓絕的自己。衛道中學願意傾盡完善的師資及資源成為你們擷取碩果的墊腳石,而你們也以堅定的信念兌現了燦爛的未來,再次恭喜你們!

「多元智能之父」加德納說:「只會考高分的學生,對社會是沒幫助的。」然而放榜之後,各校卻積極強調進入前五志願大學及醫學系的名額及比例;新聞媒體也搶著播報各高中的升學「績效」。對學校而言,若不這樣強調及宣傳,恐有招生不足的風險。

昨天地理科新進教師建智跟我說,他去年代理的高中,還需要老師去招生,每人負責六個名額,名額不足則會影響考績,考績差就會影響獎金,在一毛不取到笑領五萬元之間,是你招生的空間。(幸好衛道中學不怕沒有學生,教職員也不須承擔招生責任)

只是對於台灣教育現狀的遊戲規則感到不解。主任、組長都是老師,唸過教育理論,也明白要將學生的優異表現歸因於個人的努力,而非天賦才能或校方的栽培,但在廣告宣傳上,為了招生,仍必須聲稱「進入這所學校,你就有進入前五志願的機會!」身為教育人員,我們明明知道這樣不好,但似乎無力逆轉。

如果不宣傳升學率,以致招生不足、學校面臨合併,人員將被裁減失業,也不是教職人員樂見的事情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